好资源内丰富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RSS


Yahoo! 
MSN 
AOL 
Netvibes 
Bloglines 


合作伙伴
免费论坛

免費論壇

阅读,我们与时代同步

向下

阅读,我们与时代同步 Empty 阅读,我们与时代同步

帖子 由 ooooo 周二 十二月 28, 2010 8:43 am

在我们学校,每次大型考试后,各年级都要郑重其事的搞一次规范化试卷展览,这是常规性工作,但大家都非常重视。因为通过展览,可以检测试卷规范化的水平,解决考试中存在的“会而不对,会而不对全”等非知识性失分。2007年元月,全市统考后,高三各班举办了规范化试卷展览,出于职业习惯和个人爱好,我对展出的优秀作文卷通览了一遍,毫无疑问,这些展出的都是高分作文卷,书写规范,文采飞扬。但仔细阅读,发现了一个令我很惊讶的问题: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引用了鲁迅、李白等诸如此类的老例子。


这次考试作文的题目是关于人生设计方面的,写这样的作文,当然离不开引用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,包括他们的人生轨迹和精典言论,无疑,鲁迅和李白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,但在文化信息更新如此丰富迅捷的今天,出口是鲁迅,闭口是李白,这显然是一个极不正常的事情。

无独有偶,2004年高考在全国14个自主命题的省份当中,福建省的作文题是最受好评的。作文的题目就是要求选择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,自选角度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。这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余地,看起来并不难。

随后评卷组对100份抽样试卷进行调查,写各个人物的比例如下:鲁迅40人,曾国藩2人,霍金18人,孔子13人,曹操15人,薛宝钗2人,桑提亚哥2人,苏东坡3人,宋江4人,冬妮娅1人。写鲁迅的最多,又是写鲁迅的最多,占到40%。

两项抽样调查折射出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:在课外阅读方面,我们有很大的欠帐。

写作文大都引用老例子,充分反映了阅读方面的缺失,因为脑子里装着的大都是些多少年来大家一直在引用的例子,象鲁迅这个人物,小学课本有,初中课本有,高中课本也有,平时老师讲的范文中也普遍运用,你用我也用,感觉保险,不会出大问题,而紧扣时代脉搏、反映时代精神的“时代先锋”,感动中国、感动世界的当代英模人物,在我们的作文中却很少提及。原因何在?阅读贫乏,肚中空空,无从下笔。

人们常用“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”来形容古人读书求学的情景,那只能是古人读书学习的写照,而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,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“地球村”,真正实现了“天涯若比邻”,时代浪潮裹挟着时代文化扑面而至,仅靠在课堂上、课本上学到的知识,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对才素质的要求,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,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更加关注人文素养,体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意义。

试想,如果将时代先锋吴仁宝、大棚蔬菜之父王乐义、水稻之父袁隆平、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孟二冬、创造了海尔国际品牌的张瑞敏、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霍英东、试飞英雄李中华、中国飞人刘翔、世界小巨人姚明、音乐天才周杰伦等这些极具时代气息的鲜活例子写进你的作文,不更有说服力吗?如果读读易中天的《品三国》、于丹的《论语心得》,你会突然发现:传统文化竟如此绚烂至极而又通俗易懂,有了这样的文化视野,再写作文时,你一定也能做到下笔千言,洋洋洒洒,古为今用,观点新颖,文采飞扬。

相比而言,我们学校的阅读条件应该是不错的。下了课,你可以到教学楼报架上读,教学楼的报刊每周换两次,上至《人民日报》,下至学校校报;只要你有时间,可以将书目报给班长,以班为单位到学校图书馆借书读;如果你喜欢某本书,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设在学校的新华书店购买;各班也可以组织“每人一本书”活动,互相交换,轮流阅读,资源共享。

如果你读了每个时段的主流报刊,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了然于胸,如果你了解了时代英雄的成长经历和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精神光芒,你就能把握时代脉搏,与时代同步,你引用的作文材料就会更具感染力,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会指日可待。

ooooo
版主
版主

帖子数 : 93
注册日期 : 10-11-09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