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之过
君子之过
君子之过
原文
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;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从皆仰之。”
译文
子贡说:“君子有过错,就像日蚀月蚀。有了过错,人人都会看见;改了过错,人人都会景仰。”
故事
正视己错,有错即改
鲁哀公六年(公元前489年)初夏,孔子一行离陈过蔡,到达负函(今河南信阳市)。负函原属蔡国,后被楚国侵夺。楚昭王授命沈诸梁(即叶公)治理。孔子决定在负函休息—段时间,弥补前几天陈、蔡绝粮七天给大家体质带来的损失。同时,也可以趁机顺访叶公。
子路迷茫不解地问:“叶公何许人也?为何去拜访他?有一个传说,叫‘叶公好龙’,他家的器物上画着龙,房木上刻着龙,而龙进入他家,他却吓得面如土色,拔腿就跑。如果是他,这样的人怎么值得拜访呢?”
孔子笑着说:“‘龙’仅是传说中的能走会飞、兴云降雨神异之物,谁也没见过。实际上,叶公家里来的那条‘龙’定是一条大蛇。有些蛇是伤人的。叶公为避害离去,有什么不应该呢?我所说的这位叶公,姓沈,名诸梁,字子高,因被楚昭王封于楚国的叶城,是叶地的主宰官,故称叶公。叶公是一位为楚国,为叶地做过许多好事的贤人,所以,不管他‘好龙’、还是‘不好龙’,我都要去拜访他。访贤就是敬贤、爱贤,学贤!”
沈诸梁得知孔子登门拜访的消息,惊喜万分,一边命人准备宴席,一边率队出迎。
居住就绪、盛宴款待之后,叶公在客厅向孔子问政请教。
沈诸梁恭恭敬敬地问:“我作为叶地的主宰官,怎么从政才能把辖境内治理得更好?”
孔子问了叶地的情况之后,聚精会神地思考了一阵子,神态凝重地说:“叶地并不富裕,乱子也多,要治理好这个较穷的地方,需做好多方面的事儿。”
叶公问:“最重要的事儿是什么?”
“从政,最重要的事儿在于赢得民心。得民心者知天下,得民心者亦能治理好所管辖的地方。”稍一停,孔子接着说:“近者悦,远者来。”孔子还对这句话作了补充:“‘近者悦,远者来’,也适用于治国:与邻近的国家和睦相处,邻国黎民喜悦,而距离远的国家也愿意来交往。”
叶公激动地说:“圣人一言重千金,在下一定按夫子的要求去做。”
孔子与叶公自由地交谈起来,一问一答,十分得体。
叶公还提出了一个事关孝道的问题。他说:“有一件事,时常萦回脑际,亦请夫子赐教。……我的家乡有个很直的人,他的父亲偷了人家一只羊,他便去丢羊的人家通报。这个很直的人是孝还是不孝?”
“父子关系是最亲近的特殊关系,按现在社会上公认的道德标准,这个很直的人做法应视为不孝。”孔子进一步以肯定的口气说:“我们家乡的正直人跟此人不同:父亲替儿子隐瞒,儿子替父亲隐瞒,正直也就在其中了。”
“对,对!”叶公连声赞同,而坐在孔子身旁的子路听了却感到很不舒服,但碍于面子,没吭气。
晚饭后,子路走进老师的居室,直截了当地问:“老师,您对叶公说,正直的标准是‘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’,我觉得这话说得不对。正确的道德标准应当是非分明,而不应互相隐瞒过错。不然,怎么理解表明人的美德的名言——‘闻过则喜’、‘有过则改’、‘大义灭亲’呢?”
孔子被子路问得语塞,但并没生气,仔细思考了一会儿,语重心长地说:“仲由啊,你真不愧为一个正直的好人!这次,又是你直接指出了我失言之错。请你转告叶公,就说我说的那八个字: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’说错了,应予纠正,勿让错言流传误人。”
子路听后,微笑着点了点头,翘起大拇指,转身离去。
子路对叶公说:“子高先生,我老师让我转告你,他说,他说错了一句话——‘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’。夫子还特别提醒,‘勿让错言流传误人’。”
“夫子正视己错,有错即改,这也是圣人的高明之处啊!”叶公敬叹之余,又问子路:“我只感孔子伟大。但我很想具体知道孔子的为人。您长期在夫子身边学习、生活,您觉得,夫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”
子路沉思了一会儿,感到难以用几句话评价老师的为人,闭口不答,转身去问夫子。
孔子抱怨说:“仲由啊!你为何不对叶公说,孔丘就是这样一个人:发愤勤学,废寝忘食,诲人不倦,乐而忘忧。甚至,他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啊!”
子路点头赞同。
石油大亨的道歉
保罗·盖蒂是西方首屈一指的石油大亨,他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油田里和他的雇员一起工作。有一次发生的偶然事件,虽然其本身不太重要,却让盖蒂认识到,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么重要。
这天,盖蒂在油井工地上注意到一个名叫汉克的搬运工动作懒散,他生气地骂起来:“你在干什么?振作起来,笨蛋!”骂完之后,他还咆哮一声。
“好的,老板。”汉克平静地回答道。不过,他还是奇怪地看了盖蒂一眼。
汉克的神态让盖蒂莫名其妙。不一会儿,他了解到汉克有手伤。汉克本来可以回去接受治疗,但他因为不愿让工友和老板失望,于是留了下来。得知这个情况后,盖蒂走到汉克身旁,说:“抱歉!我刚才不应该发火。我开车送你进城去找个医生看看你的伤手。”听到老板这句话,汉克和他的伙伴久久地瞪着盖蒂,然后他们笑了。
原文
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;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从皆仰之。”
——《论语·子张》
译文
子贡说:“君子有过错,就像日蚀月蚀。有了过错,人人都会看见;改了过错,人人都会景仰。”
故事
正视己错,有错即改
鲁哀公六年(公元前489年)初夏,孔子一行离陈过蔡,到达负函(今河南信阳市)。负函原属蔡国,后被楚国侵夺。楚昭王授命沈诸梁(即叶公)治理。孔子决定在负函休息—段时间,弥补前几天陈、蔡绝粮七天给大家体质带来的损失。同时,也可以趁机顺访叶公。
子路迷茫不解地问:“叶公何许人也?为何去拜访他?有一个传说,叫‘叶公好龙’,他家的器物上画着龙,房木上刻着龙,而龙进入他家,他却吓得面如土色,拔腿就跑。如果是他,这样的人怎么值得拜访呢?”
孔子笑着说:“‘龙’仅是传说中的能走会飞、兴云降雨神异之物,谁也没见过。实际上,叶公家里来的那条‘龙’定是一条大蛇。有些蛇是伤人的。叶公为避害离去,有什么不应该呢?我所说的这位叶公,姓沈,名诸梁,字子高,因被楚昭王封于楚国的叶城,是叶地的主宰官,故称叶公。叶公是一位为楚国,为叶地做过许多好事的贤人,所以,不管他‘好龙’、还是‘不好龙’,我都要去拜访他。访贤就是敬贤、爱贤,学贤!”
沈诸梁得知孔子登门拜访的消息,惊喜万分,一边命人准备宴席,一边率队出迎。
居住就绪、盛宴款待之后,叶公在客厅向孔子问政请教。
沈诸梁恭恭敬敬地问:“我作为叶地的主宰官,怎么从政才能把辖境内治理得更好?”
孔子问了叶地的情况之后,聚精会神地思考了一阵子,神态凝重地说:“叶地并不富裕,乱子也多,要治理好这个较穷的地方,需做好多方面的事儿。”
叶公问:“最重要的事儿是什么?”
“从政,最重要的事儿在于赢得民心。得民心者知天下,得民心者亦能治理好所管辖的地方。”稍一停,孔子接着说:“近者悦,远者来。”孔子还对这句话作了补充:“‘近者悦,远者来’,也适用于治国:与邻近的国家和睦相处,邻国黎民喜悦,而距离远的国家也愿意来交往。”
叶公激动地说:“圣人一言重千金,在下一定按夫子的要求去做。”
孔子与叶公自由地交谈起来,一问一答,十分得体。
叶公还提出了一个事关孝道的问题。他说:“有一件事,时常萦回脑际,亦请夫子赐教。……我的家乡有个很直的人,他的父亲偷了人家一只羊,他便去丢羊的人家通报。这个很直的人是孝还是不孝?”
“父子关系是最亲近的特殊关系,按现在社会上公认的道德标准,这个很直的人做法应视为不孝。”孔子进一步以肯定的口气说:“我们家乡的正直人跟此人不同:父亲替儿子隐瞒,儿子替父亲隐瞒,正直也就在其中了。”
“对,对!”叶公连声赞同,而坐在孔子身旁的子路听了却感到很不舒服,但碍于面子,没吭气。
晚饭后,子路走进老师的居室,直截了当地问:“老师,您对叶公说,正直的标准是‘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’,我觉得这话说得不对。正确的道德标准应当是非分明,而不应互相隐瞒过错。不然,怎么理解表明人的美德的名言——‘闻过则喜’、‘有过则改’、‘大义灭亲’呢?”
孔子被子路问得语塞,但并没生气,仔细思考了一会儿,语重心长地说:“仲由啊,你真不愧为一个正直的好人!这次,又是你直接指出了我失言之错。请你转告叶公,就说我说的那八个字: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’说错了,应予纠正,勿让错言流传误人。”
子路听后,微笑着点了点头,翘起大拇指,转身离去。
子路对叶公说:“子高先生,我老师让我转告你,他说,他说错了一句话——‘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’。夫子还特别提醒,‘勿让错言流传误人’。”
“夫子正视己错,有错即改,这也是圣人的高明之处啊!”叶公敬叹之余,又问子路:“我只感孔子伟大。但我很想具体知道孔子的为人。您长期在夫子身边学习、生活,您觉得,夫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”
子路沉思了一会儿,感到难以用几句话评价老师的为人,闭口不答,转身去问夫子。
孔子抱怨说:“仲由啊!你为何不对叶公说,孔丘就是这样一个人:发愤勤学,废寝忘食,诲人不倦,乐而忘忧。甚至,他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啊!”
子路点头赞同。
石油大亨的道歉
保罗·盖蒂是西方首屈一指的石油大亨,他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油田里和他的雇员一起工作。有一次发生的偶然事件,虽然其本身不太重要,却让盖蒂认识到,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么重要。
这天,盖蒂在油井工地上注意到一个名叫汉克的搬运工动作懒散,他生气地骂起来:“你在干什么?振作起来,笨蛋!”骂完之后,他还咆哮一声。
“好的,老板。”汉克平静地回答道。不过,他还是奇怪地看了盖蒂一眼。
汉克的神态让盖蒂莫名其妙。不一会儿,他了解到汉克有手伤。汉克本来可以回去接受治疗,但他因为不愿让工友和老板失望,于是留了下来。得知这个情况后,盖蒂走到汉克身旁,说:“抱歉!我刚才不应该发火。我开车送你进城去找个医生看看你的伤手。”听到老板这句话,汉克和他的伙伴久久地瞪着盖蒂,然后他们笑了。
cgc- 帖子数 : 58
注册日期 : 10-11-09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